说起《三国演义》,那可是咱们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,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。但你知道吗,这部小说的作者罗贯中,其实是个谜。不是嘛,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并不多,而且众说纷纭,让人一头雾水。
咱们先说说罗贯中是个什么样的人。据《明朝进士登记考》记载,罗贯中,字贯中,山西太原人,号湖海散人。他从小就是个学霸,喜欢读书,尤其喜欢兵法,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他后来能写出那么有深度的《三国演义》吧。而且,他为人很低调,喜欢游历,可能也是想从各种人、各种事中寻找写作的灵感。
但这里就有问题了,你说他是山西人,可《三国演义》开篇却说是“话说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周末七国分争,并入于秦。及秦灭之后,楚、汉分争,又并入于汉。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,一统天下,后来光武中兴,传至献帝,遂分为三国。”这不是在说东汉末年的事吗?这和他的山西人身份好像不太搭啊。
再来说说《三国演义》这本书。咱们都知道,它主要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,从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。但你知道吗,其实这本书在民间流传的时候,并没有叫《三国演义》,而是叫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。这“通俗”二字,可见这本书是写给老百姓看的,不是写给皇帝或者大臣看的。而罗贯中,很可能就是个普通的读书人,或者说,是个想把自己对历史的看法,通过书的形式传达给老百姓的“草根”作者。
那么,罗贯中是怎么写出《三国演义》的呢?其实,这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。前面说了,他从小就喜欢读书,尤其喜欢兵法。那他读的是什么书呢?很可能就是《三国志》。但《三国志》是陈寿写给皇帝看的,文字比较深奥,老百姓读起来可能不太容易懂。于是,罗贯中就想,能不能把《三国志》写得通俗一些,让老百姓也能看懂?于是,《三国演义》就这样诞生了。
你可能会问,那为什么叫《三国演义》而不是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呢?这个嘛,可能是因为“三国”这个名字比较响亮,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。而且,“三国”这个词,在老百姓中间已经很流行了,用“三国”来命名,也更容易让人接受。
那么,罗贯中是怎么处理《三国志》中的材料的呢?咱们先说说,他肯定不是简单地照抄《三国志》,而是进行了大量的再创作。比如,他把一些不太重要的角色给删了,然后又创造了一些新的人物,比如诸葛亮、关羽、张飞等等。而这些新的人物,都是老百姓喜欢的,这也使得《三国演义》在民间流传得更广。
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《三国演义》和《三国志》的内容,其实是有很多出入的。比如,《三国志》里说刘备是个忠厚长者,而《三国演义》里却把他写成了一个“仁德”的君主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其实,这可能也是罗贯中的用意。他想通过刘备这个形象,来传达一种“仁德”的价值观,让老百姓知道,只有“仁德”,才能赢得天下。
所以,你看,《三国演义》这本书,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小说,更是一个价值观的输出。而罗贯中,也不仅仅是一个作家,更是一个有思想、有情怀的“草根”作者。
总之,罗贯中是谁?他可能是个低调的山西人,也可能是个热爱历史的读书人,更可能是个有思想、有情怀的“草根”作者。而《三国演义》这本书,也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小说,更是一个价值观的输出,一个对“仁德”的呼唤。而这一切,都值得我们深思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新郑市迦南地财务服务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《三国演义》背后的那位“神秘”作者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